王庆云口述历史——16岁学徒南京同仁堂 钟情中药细货炮制

来源:乐鱼网www.leyu.net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0:32:29

  王庆云,1943年出生,1958年到南京同仁堂做学徒,师从南京张泰和药店赵存会,存心泰药店的彭修颐以及戚惠等人。16岁起,学习中药炮制,熟悉丸药加工、膏方配比、膏药熬制等所有的环节。曾经在南京同仁堂蜜丸组、蜡丸房、炮制组、轧粉组、综合组等诸多部门工作,善于用传统技艺进行中药细货加工,在药丸、糖浆、药酒等生产方面屡有心得。以守护中药安全为己责,倡导药食同源的健康理念。

  我叫王庆云,1954年到了南京,因为我父母是八路军,他们南下到了南京。那时候,家里姊妹蛮多的。我1958年入职南京同仁堂,南京同仁堂药厂那时候已经公私合营了,在中华路224号。我们厂长叫黄淮江,曾经参加过刘老庄战斗,他到南京后转业到南京市卫生局,被派到同仁堂药厂来当厂长。

  我虚16岁从事中药加工工作,一开始是学习熬膏滋、熬膏药、做糖浆,从原料蒸煮开始,还包括炒糖炼蜜。我的师傅是原来张泰和药店的赵存会,还有大行宫存心泰药店的彭修颐。之后又学习熬膏药,就是贴到身上那种膏药,黑膏药、狗皮膏。后来又出现了一个损伤止痛膏,也都是黑膏药,用麻油加陶丹在高温情况下做成的膏药。

  我不但学熬膏药,而且还要摊膏药。过去的狗皮膏是长方形的,摊膏药的工具像筷子一样,要把那个膏药挑起来放到狗皮膏上,摊成长方形。用于损伤止痛的则是布膏药,膏药滴上去的,摊成一个圆形,然后包装起来就可以零售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药品质量和颜色,熬膏滋用的是紫铜锅,那个紫铜锅很大,有时我会下到锅里洗锅,锅沿都快有我高了。紫铜锅的最大的作用是浓缩膏滋,按规定浓度要控制在43-45度,当然也有用小铜锅浓缩的,我家还有一个那种小的。

  中药里有所谓的细货之说,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比较贵重的药材。比如像羚羊角,要做成药粉,一开始用锉子,后来用砂轮,砂轮打起来非常快,出来的粉子又细。还有犀牛角,犀牛角现在很少,因为犀牛是保护动物,不用了。现在改用水牛角,也要把它磨成粉子。另外,就是麝香、冰片的加工。一开始我们国内还不生产冰片,都是由香港进货过来的,叫梅花冰片。后来南京第二制药厂可以生产冰片,是人工合成的。麝香是鹿科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。具有开窍醒神,活血通经,消肿止痛的功效。天然的麝香上面有毛,是雄麝香囊,猪腰大小,圆形的,从有毛的部位剪开来,把麝香取出来。麝香取出来还要加工成粉子,要用乳钵。把麝香加工成这个细粉子以后能做什么呢?做成大活络丹、牛黄清心丸、安宫牛黄丸,这些都是同仁堂的出口品种,各个药的作用不一样,有的是用于心脏病急救的。后来出现了人造麝香。

  细货很多了,比方讲还有沉香、安息香,很多原料都要手工加工。加工最慢的就是朱砂和雄黄。朱砂是一种矿物,一块一块的,要把它打碎了放到乳钵里,就是慢慢乳(研磨),要把它乳(研磨)细了,加工时间需要20多天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朱砂加工的方法改了,用球磨罐。球磨罐是封闭式的,罐子上面有个口子,能打开来,把水和朱砂放进罐子,把口子上的螺丝拧紧,研磨3个星期,做出来的眼药很细很细,甚至擦到眼睛里头都感觉不到。同仁堂有一款眼药叫拨云散,它里面就需要这些很细很细的药材。过去没有眼药水,就是眼药粉子直接擦到眼睛里,眼睛要不感觉到硌,搽上去能把眼病治好。

  过去在同仁堂,没有车间,而是分成蜜丸组、蜡丸房、炮制组、轧粉组、水丸组、综合组。综合组就是专门管细料加工的,还会炮制药酒。同仁堂的药酒和外面的药酒不一样,同仁堂的药酒是热浸的,炮制药酒的时候要加温。老百姓泡酒就是拿白酒加上药放那泡着就行了。同仁堂用一个大铜罐,里头有配方药材,还有60度的白酒。那个铜罐是啥样子的呢?上面有个盖子可以盖起来,等于就是封闭。铜罐旁边有两个耳朵,穿上着绳子可以把铜壶抬到一个1.5米深的大锅里,锅里面放水烧。就像蒸鸡蛋一样,把铜壶里的白酒和药材一起蒸。酒开了以后,会被抬下来倒到一个专门的大缸里,再泡上半年。我们那时候都泡3年,然后才能把药酒拿出来包装,到柜台上去出售。

  蜜丸是丸药的一种。蜜丸加工就是把药材中的细货和中药配方药,打成粉子以后用蜂蜜炼制。蜂蜜不能用生的,生的质量不行,不能保存。首先天然的蜂蜜要炼制,要加工,加工成什么程度?就是要把它炼到一定的浓度,然后再把这个煮出来的药汁合在一起浓缩成膏滋,炒白糖。那时候物资比较缺乏,能吃一口糖就很高兴了。炒糖要放到铜锅里炒,不能放铁锅。为什么不能放铁锅呢?铁锅炒出来是黑颜色的,而用铜锅炒出来的糖浆不变色。然后要兑水,加热之后,要放到一个地方过滤沉淀。这样做起来的膏滋,想吃的时候就用开水冲一下,膏滋透明透亮,一点杂质都没有,吃在嘴里面很舒服。药品质量一定要搞好,这是一个关系到千家万户安全的问题。一些解放前生产的药拿到现在它都不会变质,什么原因?就是加工的质量很高。所以我们生产的这些中药,药丸也好,糖浆、药酒也好,从来就没返工过的。如果加工不好,这个膏滋的糖没有炒好,放一段时间后,就会回生,膏滋就会分解,药汁是药汁、糖是糖,一粒一粒的。那种是不符合质量发展要求的。

  王庆云介绍说:同仁堂制药的工序很多,丸、散、膏、丹、糖浆我都做过,只有水泛丸我没有做过。我有幸加工过一个犀牛角,是国外一位领导人当年送给周恩来总理的犀牛角杯。那时候药材比较缺少、外汇又少,周总理把这只犀牛角做成的酒杯奉献了出来,被加工成中成药,这个记忆我永远都不可能忘掉。

  在同仁堂,师傅教的很认真,我们学的也很努力。那时候上班不计上班时间,老师傅8点钟上班,我们学徒6点钟就去了,把卫生搞好,开水烧好,给师傅把茶倒好。我搞细料的师傅叫戚惠,他是北京人,从北京同仁堂到了南京同仁堂。管我们的一个领导叫刘锡三,也是北京人。我师父戚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南京八一医院去世,不到80岁。

  师傅对我们很好,手把手教我们。学中药炮制很难的,中药名字叫起来都很困难,不要讲它长什么样、有什么药性,一闻中药味,就很浓,都不愿意去接触。但职业要求,医生方子开出来,药工要把药一样一样地配出来,有时要再加工。我师傅戚惠身体不太好,他后来就把整个生产交给我负责,做细货、做糖浆、熬膏滋、熬膏药汁、摊膏药都由我负责,工作量很大。特别是厂里所有的细货全由我们生产,那时,缺少机器,细料要分别加工,然后和药粉混合均匀,全是手工操纵。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用搅拌机。我们做蜜丸的时候,就把粉子盛好,蜂蜜炼好,倒在搅拌机里头把它和好。原来是用手工揉,揉到很润的时候用模子加工。

  蜜丸加工有1钱的、1.5钱的、2钱、3钱,3钱是最大的了。大活络丹是1钱的,牛黄清心丸是1钱的。1钱相当于现在3克多。通过模子做出来的丸药要揉要搓,要搓的很圆,然后还要上金衣。紫雪丹里面也要放金箔,金子也入药、银子也入药,它们起的作用不一样。金子怎么入药呢?要打成金箔,金箔很薄,要依附在纸上,然后兑到中成药里面,加工成丸子。做牛黄清心丸的时候,要用金箔把药丸一个一个地裹起来,就是上金衣,全部包好以后,要做成蜡丸,保证它质量不受损失。这个包装蜡壳的蜡叫蜂蜡,可以吃的。蜂蜡首先要融化,然后通过模子做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球,冷却后再做成壳。药丸子放进去后还要封好,保证不漏气,任何细菌都不能漏进去,这样就能保存很长时间。

  公私合营后,政府成立了医药公司,地点在太平路119号。而那时的南京同仁堂药店在中华路218号,店后面能打粉,那个地方还有一个地下室,我们就把膏药汁熬好后放在地下室里面,泡水去火毒。这是啥意思呢?膏药汁熬好后会凝固成一坨一坨的,要把膏药汁泡在水里“去火”,目的是要防止膏药汁贴到患者身上皮肤起泡。随着生产的扩大,同仁堂药厂搬到了眼香庙,改名叫南京中药厂。附设一个仓库。再之后,医药公司分成两家,一个搞西药,一个搞中药。70年代的时候,在碑亭巷116号,成立南京市药材公司,我就改做中药零售了。改革开放后,允许私人开药店,我帮助人家在供电局那边搞了卫生所,在中华门那边搞了一个大药房。还在金陵小区、幕府西路两个地方搞了小诊所。南京老山制药厂一开始是搞蜂王浆、搞蜂蜜的,后来要扩大生产,就请我帮他们搞膏药、糖浆。

  我对中药很感兴趣,因为它能治病救人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做到,道理就是药食同源。比如说做罗宋汤的原料迷迭香,路边上常能看到,外国人做罗宋汤一定要放这个,起香味。我们生活当中好多东西都可以入药。米炒过了以后能助消化,健脾利湿。还有麦麸籽,六神曲里面也少不了这么多东西。还有萝卜缨子,在药里的名字叫莱菔缨,籽叫莱菔子。小米也入药,稻子、大麦、米、菜籽等等很多东西都可以入药。平常火气大喝冬瓜汤,冬瓜皮、冬瓜籽都是药,健脾利湿。吃肉也是,鸡胗皮鸡内金助消化的,猪胆汁也是入药的。入药的东西很多,蔬菜、瓜果都是,比如说梨,我们同仁堂每年要熬梨膏,进大量的梨子,把它切片、榨汁、浓缩,做成梨膏。还有枇杷膏,春天的枇杷膏,枇杷叶也入药,这就是水果类的,水果类、蔬菜类、粮食类都入药。

  王庆云介绍说:我到大桥公园去玩,到玻璃桥下面去看看。人家去看风景,我就是低头看药材,什么都有,江边上有薄荷、蒲公英、鱼腥草。南京地产的中药蛮多的,最主要的有紫丹参,还有地锦、荆芥、薄荷、夏枯草、女贞子、野马追……太多了,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植物中药材。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央行:2025年10月15日,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、利率招标、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,期限为6个月(182天)

  解清帅举办婚礼一天后奶奶离世,父亲解克锋:老人因患脑血栓已卧床十六年,见证孙儿成家立室后安然辞世

  特朗普19岁小儿子被曝内幕交易,做空秒赚2亿美元!华人大佬抢功:是我砸的盘

  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
10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