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四央视演讲!“海尔周云杰”的流量再释放

来源:乐鱼网www.leyu.net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28 15:22:41

  五月四日,“海尔周云杰”的一次演讲,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,高居热搜榜第二名。

  与此前的大多数演讲都不一样,此次亮相央视新闻《中国UP!》栏目,海尔周云杰登上的不是企业管理类讲坛,而是一次有关“人生价值”的场景类陈述。在五四青年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段,作为一个出道不久的社交IP,以“人生体验者”形象出现的“海尔周云杰”,又进行了一次意义充分的流量释放。

  很显然,此次流量的社群指向,是青年群体。而登上微博热搜,也证明了流量释放的精确,同时证明了一个“青年周云杰”的人生历程,对于大多数年轻人的吸引程度和启迪力度。

  这种流量精确,当然来自其直接感悟的“准确”。清晰的脉络、生动的细节,加上质朴的叙述,特别是简洁而又独到的思考、恰如其分的情绪输出,让人们看到了其更自然真切的一面:不仅仅具备企业家的深刻思考,同样具备人生意义的体验观察。从“讲管理”到“讲人生”,“海尔周云杰”的小小转身,是一次大大的展现,不仅让IP更丰富、更有深度,也更具真诚力、感染力。

  从一线员工到全球化企业掌门人,周云杰过去37年的职业经历,具备十分自然的话题轨迹。或者说,他的职业人生内容,本身就是生动的演讲内容。

  人们特别想知道,37年前那个走进工厂车间的年轻人,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场景,一种怎样的人生考量;人们也特别想知道,在一个年轻的工人与一个全球企业的老总之间,是一种什么样的距离迁移。而周云杰“紧握一把普通螺丝刀”的形象、“带着温度计、湿度计跑遍一线市场”的形象、“看着第37次失败的测试数据”的形象,让人们也懂得了他的那种思考的朴素——

  “这些经历,给了我一种最真切、最直观的感悟:人生份量,一定是来自点点滴滴的累积;人生的进步,一定在于识变、应变、求变的力量”。

  周云杰此次演讲成功的重点是,它甚至不是一种关于特定社群对象的思想输出,而是一种关于人生价值的自我叙述,他用自己的生动体验,相当程度上覆盖了当下许多年轻人(包括很多人)的诸多焦虑,比如职业选择、人生历练、境遇挫折等等。再进一步说,他用自己最自然的语言和最形象的表达,既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感悟创建,也进行了一次特别有黏性的社流。

  维特根斯坦那句著名的论断——语言即世界(一个人的语言的边界就是他世界的边界),说得很清楚。其实,我们大数人的生存,实际上总是局限于语言,而这种局限来自于真正认识“实在的事物”的局限,所以才有了语言表达的局限。要知道,不是每一个人有能力活在清晰的“语言世界”里,这更加证明了基于“识见”的语言表达的重要性。同时,这也告诉我们,从具象到抽象的表达,相比于从抽象到抽象的表达,确实具备“真实表达”的力量。

  所以,最后要总结一句:“海尔周云杰”的演讲确实很精彩,是因为其人生内容的精彩、语言表达的精彩,更是“识见”的精彩!

  央视新闻《中国UP!》邀请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、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带来献给青春的演讲全文(如下):

  那一年,我第一次走进工厂车间,成为一名普通工人,手中紧握一把普通的螺丝刀,也从此握紧了自己的青春,握紧了从来就没放松的热爱,握紧了我人生中一直在变化前行的方向盘。

  那时的我,每天在流水线上要拧上千颗螺丝。身边的老师傅郑重的告诉我:“别小看这颗螺丝,它松了,冰箱门就关不严,质量就会有问题”。

  那个时代,冰箱是一个家庭的“大件”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一台冰箱出厂,要经过156道工序检验、537项指标检测。老师傅的话,让我感受到手中螺丝刀的份量。

  1992年,我又成为海尔历史上第一名直销员,每天揣着冰箱说明书,带着温度计、湿度计,跑遍一线市场,研究不同环境下的冰箱运行数据,记录一条又一条客户的真实需求。至今,我还保存着那本浸过汗水的调研笔记本,时时翻开,感受海尔“真诚到永远”的份量

  到了1994年,我又和年轻伙伴们一起,历时一年多,突破国外技术封锁,研发出无氟冰箱,赢得国家科技进步奖。那一刻,我不仅感受到团队奉献的份量,还有海尔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份量,更有中国制造突破的份量。

  我觉得我很幸运,因为我不仅是身处一个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壮大的企业,更是见证和融入了中国制造、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崛起的浪潮。

  当然,人生并非坦途,不乏失意和挫折。想起站柜台被顾客质问到哑口无言时,我24岁;凌晨三点,熬红了眼睛,看着第37次失败的测试数据时,我28岁。

  这些经历,给了我一种最真切、最直观的感悟:人生份量,一定是来自点点滴滴的累积;人生进步,一定在于识变、应变、求变的力量。

  我知道,每一位年轻的朋友,都在探索属于自身个人的人生旅程,可能都要面临一个复杂和一直在变化的环境,有困难、有苦恼,也会有所谓“内卷”的压力。

  如今看到我身边的80后、90后、00后们,我也会想起自己当年的样子。我手中的螺丝刀,已经变成你们手中的计算机;我曾经手写的记录,已经变成了你们手中的大数据;我曾经调试过的设备,已经变成你们面前的智能机器人。时代带来的变化,也许充满挑战,但都可能变成我们的最新机遇。

  所以我相信,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,那些“拧螺丝”的瞬间,都在为未来埋下彩蛋。

  我坚信,最重要的不是“几零后”,而是“努力后”“奋斗后”。与变化和解的最好路径,就是心揣热爱,应对变化。

  海尔创业40多年来,筚路蓝缕,回首来路,可谓荆棘遍地。从亏空147万的小厂到一个生态型企业,从发明200余项原创科学技术产品,到牵头制定120多项国际标准,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数量最多的企业,再到成为全世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领先者,无论环境怎样变化,千千万万的海尔人,从未停止求新应变。

  不久前,我开设了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,发布了自己的首个作品,我用这个作品的一句话作为结束:年轻的朋友们,让我们一起,为中国智造、中国品牌加油!

07-28